知了否 > 知识百科 > 经济财经

白手起家称王海上,一代船王是如何炼成的?

时间: 2597字

白手起家称王海上,一代船王是如何炼成的?

中国造船从一穷二白到国产航母一艘艘扬帆起航,这背后凝聚几代造船人的辛勤汗水。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船舶工业艰难启动,当时全世界没有人认可咱们,但有一个华商不计成本定下了第一笔造船订单,他就是人称海龙王、世界十大船王之首的包玉刚。

他的坚定站台,帮助中国造船出海打开了局面。

这位海龙王的一生也是充满传奇,白手起家的他不仅称霸海上数十年,更为祖国殚精竭虑,四处奔走。

人生海海,他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跌宕起伏呢?1918年,包玉刚出生在浙江宁波的商人世家。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他小时候一放学就去看来来往往的船只,心中想着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他暗自发愿,有朝一日一定要驾驶自己的。

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诞生在战乱之年,他只能饱受流离之苦。

1949年三月初,包夹举家离开了上海,飞赴香港。

刚下飞机,迎接他们的就是香港的一场春雨,阵阵早春的寒意和弥漫天地的潮湿,把一家人的心情都弄得沉甸甸的。

要在香港立足,首先得解决谋生问题。

起初的几年呢,他跟几个朋友合伙做跟内地往来的农产品的进出口生意,但是好景不长,受到美国禁运政策的影响,公司就陷入了绝境。

绝望的包玉刚来到了维多利亚港,看着来往穿梭的巨轮,他回忆起小时候在家乡看海见到船只的情景。

儿时的梦想重新在包玉刚的心中点燃,当一个船长搞航运,但这个想法就立刻遭到了家人强烈的反对。

包玉刚的母亲语重心长地劝解,行船跑马三分险,做啥生意不好啊,非要选这条路啊,包玉刚分析了香港的海运优势才对。

饱受流离之苦的父母说,太平盛世,可以运货赚钱,时局动荡,能够乘船逃走。

或许是这句话触动了他们脆弱的内心,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1955年37岁的包玉刚正式开启他的逐浪之梦。

家底不够,他想到了贷款。

但是对于这么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又有哪一家英资银行肯放贷呢?包玉刚找到了一位英资银行的大佬,但换来的却是一句年轻人,弄不好你会输掉你最后一件衬衫的忠告。

碰了一鼻子灰之后,包玉刚四处找亲戚朋友帮忙,最后才筹集到了20万。

他带着一箱的现金跑到伦敦,买回一艘已经用了28年,排水量也只有8200吨的旧货轮。

尽管这艘船很破,但是包玉刚如获至宝,特意请人将它油漆了一番,取名金安号。

金代表财富而安,寓意行船人祸平安。

当时香港的航运业大佬扎堆。

本就没有小人物的地儿,比如宁波同乡的董浩云,在南下香港之前呢,就在大陆航运界名声远扬了,旗下已经拥有了数十艘货轮,实力最强,比包玉刚起步更早的还有曹文锦、赵从衍等人。

只有一艘旧船的包玉刚跟这些前辈相比,难免黯然失色,甚至可以说是寒酸。

更何况包玉刚之前在银行工作,从来都没有做过航运。

有人就打赌吧,如果说包玉刚能够混出个名堂,他就在香港码头到爬几个来回。

包玉刚并没有理会这些大佬们的嘲笑,他一心认真干自己的事儿,别人不看好的地方恰恰就是它的优势。

当时呢,别人都是收短期租金,每跑一个航程结算一次,这样呢,不但收费高,而且呢,随时都可以提高运价,但是包玉刚呢,却做整船的长期出租,这样看来,少挣吃亏了,但是收入稳定啊,而且能够获得银行的信用担保,可以借债买船,有人就算他算什么传家。

不过是做航运的银行家,殊不知她的眼光已经是看到了三年后。

1956年,苏伊士运河因为埃及战争而关闭,航运费用猛涨,全行业一起吃肉,包玉刚也趁势扩张,站稳了脚跟。

但航运是一个周期特征明显的行业,大涨大跌,牛短熊长,短短不到两年之后,大萧条就来了,运价暴跌,那些搞短期出租的船主每天都要赔老本,只有包玉刚可以凭着合约稳收租金,穿越熊市。

紧接着,60年代石油行业井喷式的增长带动了航运复苏,包玉刚的长租房是因为价格便宜,很快就切入了被西方垄断的石油运输行业。

1969年,包是第一艘20万吨级以上的巨型油轮下水,从此在油轮运输布局上一发不可收拾。

1977年,包玉刚夺得了世界船王守卫,曾经的大佬董浩云只落得第七,懂大佬不服这个排名,大肆扩张是与这个后生一较高低。

但是这个时候受到风暴气息,70年代后期呢,很多国家已经是灌满库,盈联、日本等国家都已经开始大幅的削减石油的进口,在石油危机出现,邮轮供大于求之前,包玉刚呢,就低价的卖掉了大部分的邮轮,接着又在四五年里减少了集团一半的船只。

急流勇退,方显大智慧,包玉刚大船转舵,开始进行登陆作战。

彼时香港房地产市场如火如荼,李嘉诚已经是到处攻城略地,包玉刚也将航运赚来的钱投资到了地产、酒店、航空运输行业。

1980年,他与李超人携手九龙仓之战,调集了20亿港元,从李嘉诚的手中拿下了一千万股,一举吞下了香港英资地产龙头九龙仓。

经此一疫,包玉刚成功弃船登陆,而李嘉诚也成功吞并了英资企业和记黄埔,为他后来成为亚洲首富奠定了基础。

1985。

包玉刚又一次主动出击,收购了四大英资财团之一的会德丰,接着又成立了港龙航空公司。

至此,包玉刚的商业版图涵盖了海陆空,投资遍布世界各地。

就连他自己都开玩笑说,啊,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财产。

如果单单以财富来论,包玉刚达到了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是,他至今为国人所敬佩的,是他那颗永恒不变的中国心。

当新中国首次发行建设公债,他尽自己的财力认购了10万港元。

70年代末,中国造船业决心出海,但苦于技术不够,没有市场。

这个时候,正是包玉刚给当时焦头烂额的六机部送来了六艘轮船订单,打开了局面。

在中国第一艘长城号货轮试水成功的那一刻,包玉刚热泪盈眶。

而当香港回归之前,中英双方谈判陷入僵局时,包玉刚又当起了民间外交官,奔波在北京、伦敦和香港之间,力促中英双方。

除了为祖国统一殚精竭虑,包玉刚还捐资新建了各项工程,北京兆龙饭店一千万美元,上海交大图书馆一千万美元,宁波大学两千万美元,等等等等。

他以一己之力带动海内外华侨参与内地建设。

1991年9月,73岁的包玉刚与世长辞,举世震惊,一代船王走向了人生终点。

包玉刚以一艘旧船起家到撑起海上霸业,而后稳步转移战略,成就了一代商业传奇。

他为中国造船、香港回归和祖国建设所做的贡献,足以让后人永远铭记。

白手起家称王海上,一代船王是如何炼成的?

将本文的电子版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可以打印分享!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