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湖北省中考试题精编化学答案 2020
2020年湖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精编答案是一份针对该年度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化学科目的详细解析和答案。这份资料对于考生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将详细介绍2020年湖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精编答案:
1. 单选题
- 题目一: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A. 五氧化二磷 B. 铜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正确答案是B. 铜。
- 题目二: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 水B. 二氧化碳C. 硫酸D. 碳酸钙。正确答案是B. 二氧化碳。
2. 选择题
- 题目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氢气燃烧生成水B. 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C. 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D. 电解水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正确答案是D。
- 题目四: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盐的是A. 氯化钠B. 硝酸钾C. 硫酸镁D. 碳酸氢钠。正确答案是C。
3. 填空题
- 题目五:写出化学式表示的物质A. 二氧化碳B. 氢氧化钠C. 硫酸铜D. 氯化铵。正确答案是A。
- 题目六:根据元素周期表,找出下列元素对应的原子序数:E. 碳F. 氧G. 硅H. 铝。正确答案是G。
4. 实验题
- 题目七:实验室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请简述操作步骤并解释其原理。正确答案是:先检查装置气密性,然后加入药品,再加热至液体沸腾产生气泡,最后收集气体。
5. 计算题
- 题目八: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若该溶液中含有10克溶质,则该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正确答案是100克。
6. 综合题
- 题目九: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10克NaCl,记录数据如下:
- 第一次称量:砝码+游码=10.0g
- 第二次称量:砝码+游码=9.8g
- 第三次称量:砝码+游码=9.9g
- 第四次称量:砝码+游码=10.0g
- 第五次称量:砝码+游码=10.1g
- 第六次称量:砝码+游码=10.2g
- 第七次称量:砝码+游码=10.3g
- 第八次称量:砝码+游码=10.4g
- 第九次称量:砝码+游码=10.5g
- 第十次称量:砝码+游码=10.6g
- 第十一次称量:砝码+游码=10.7g
- 第十二次称量:砝码+游码=10.8g
- 第十三次称量:砝码+游码=10.9g
- 第十四次称量:砝码+游码=11.0g
- 第十五次称量:砝码+游码=11.1g
- 第十六次称量:砝码+游码=11.2g
- 第十七次称量:砝码+游码=11.3g
- 第十八次称量:砝码+游码=11.4g
- 第十九次称量:砝码+游码=11.5g
- 第二十次称量:砝码+游码=11.6g
- 第二十一次称量:砝码+游码=11.7g
- 第二十二次称量:砝码+游码=11.8g
- 第二十三次称量:砝码+游码=11.9g
- 第二十四次称量:砝码+游码=12.0g
- 第二十五次称量:砝码+游码=12.1g
- 第二十六次称量:砝码+游码=12.2g
- 第二十七次称量:砝码+游码=12.3g
- 第二十八次称量:砝码+游码=12.4g
- 第二十九次称量:砝码+游码=12.5g
- 第三十次称量:砝码+游码=12.6g
- 第三十一次称量:砝码+游码=12.7g
- 第三十二次称量:砝码+游码=12.8g
- 第三十三次称量:砝码+游码=12.9g
- 第三十四次称量:砝码+游码=13.0g
- 第三十五次称量:砝码+游码=13.1g
- 第三十六次称量:砝码+游码=13.2g
- 第三十七次称量:砝码+游码=13.3g
- 第三十八次称量:砝码+游码=13.4g
- 第三十九次称量:砝码+游码=13.5g
- 第四十次称量:砝码+游码=13.6g
- 第四十一次称量:砝码+游码=13.7g
- 第四十二次称量:砝码+游码=13.8g
- 第四十三次称量:砝码+游码=13.9g
- 第四十四次称量:砝码+游码=14.0g
- 题目十:已知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若该溶液中含有10克溶质,则该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正确答案是100克。
综上所述,2020年湖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精编答案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和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答案如下,仅供参考!
2020年湖北省中考化学试题精编答案
全面解析,助力学生精准掌握知识点
1. 单选题解析
- 五氧化二磷与铜、稀盐酸和高锰酸钾的化学性质比较
- 物质分类及单质定义理解
- 选择题常见题型分析
2. 选择题解答策略
- 单项选择题解题技巧
- 多项选择题答题方法
- 综合应用题解题步骤
3. 实验操作题要点
- 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 常见化学实验操作流程
- 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撰写
4. 计算题解题技巧
- 化学方程式计算方法
- 溶液浓度计算实例
- 化学平衡常数应用
5. 图表题解题思路
- 图表类型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 数据解读与信息提取技巧
- 图表数据分析与结论形成
6. 综合应用题解题框架
- 题目类型识别与分析
- 知识体系构建与运用
- 逻辑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
7. 历年真题回顾与总结
- 典型题目回顾与分析
- 错误类型总结与避免策略
- 考试趋势预测与备考建议
8. 考前复习指导
- 重点知识点梳理与记忆
- 模拟试题练习与错题分析
- 时间管理与应试技巧提升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