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9

标题: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尊敬的同学们,你们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即将到来的考试,我们整理了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的语文试卷及答案。以下是本次考试的相关信息:

一、考试时间与分值

本次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20分。

二、试卷结构

本次试卷共分为四个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作文。

三、参考答案

以下是本次考试的部分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

代文阅读部分:

问题1:请简述“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内容包括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等。其意义在于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问题2:请分析《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参考答案:贾宝玉性格内向、敏感、多愁善感,这些特点源于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他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家庭环境中,缺乏父爱,导致他对外界事物产生强烈的敏感性和依赖性。同时,他的成长过程中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使他的性格更加复杂多变。

古诗文阅读部分:

问题1:请解释“风花雪月”的含义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

参考答案:“风花雪月”原指自然美景,后引申为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在古代文学中,这一词汇常被用来描绘爱情的美好和浪漫,如诗词歌赋中的描写。

问题2:请赏析《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

参考答案: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在湖面上,一群孤鹜在湖边飞翔;远处的秋水与天空连成一线,显得格外宁静和谐。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文言文阅读部分:

问题1:请翻译并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

参考答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句中国古代名言,意为自己不希望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就不要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别人。这句话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理解,避免伤害他人。

问题2:请分析《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观点,意为君子注重道义,而小人只看重利益。这句话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利益。

作文部分:

题目:《我的梦想》

要求:结合个人经历和感悟,阐述你对梦想的理解以及为实现梦想所做的努力。

四、注意事项

1. 请同学们认真审题,确保答题思路清晰。

2. 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3. 在作答过程中,如有疑问,可随时向监考老师请教。

4.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指定地点。

希望以上信息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祝大家取得优异成绩!

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注:语文试题共4 页。本试卷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

分值:12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7分)

(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2.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3.下列对于文章中词语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          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的含义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作者欣赏着美妙的月色,透露出内心淡淡的喜悦。

B.月光一会儿像流水般清明,一会儿青雾笼罩,变幻不定。

C.月光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作者亦喜悦亦伤感。

D.月光素淡朦胧,作者面对美景内心荡起淡淡的喜悦和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5.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    确的一项是 (   )(2分)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二)看荷花,宜晨,宜夜。朝晖月色映照下,玉立婷婷,青盖田田,倍添丽色。不过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

近来,炎天溽暑,始终徘徊不去。很想念那片“清风徐来,绿云自动”的荷池。趁着晚晴时分,全家到了植物园。一路上尽念着姜白石(南宋词人)的句子“古城野水,乔木参天”“水佩风裳无数”“冷香飞上诗句”“高柳垂荫,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似乎凉意顿生,溽暑已消。

可是,真正面对满塘翠叶红花,却很想叹气!首先,荷叶太挤,挤得每片叶子都不易伸展,很难有“田田”之感。其次,花不是已谢,就是未开,加上刚下过一场雨,一点荷香也闻不到,自悔寻芳到已迟,“冷香嫣然”只是凭想象得之。再放眼一望,池中间居然一大块空白,片叶俱无,真像人头上患上了癣癞之疾,成了不毛之地!据说是水污染的后遗症,真是大煞风景。看荷的心情,到此已索然无味,正预备败兴而返。——偏偏一岁半的小女儿面对平生初见的“奇景”,正感动得目眩神迷,不停地说“花花开啦”、“蜻蜓来啦!”两条小腿,绕池急奔,兴奋得恨不能纵浪池水中,伴花叶蜻蜓共舞!怕她跌倒,我们也只有绕池一周。这才发觉到池边树下,游人如织,观赏荷塘夕照的人并不少!面向一池翠碧,有人静坐,有人闲聊,有人读书,有人漫步,俱是怡然自得。骤雨方晴,夕阳灿灿如金,荷风阵阵,拂面生凉,老树浓荫,细草柔碧。再细看池中未开的花苞宛如木笔,亭亭擎立,嫣红如染,荷叶上圆珠的闪烁,晶莹如玉。此情此景,确也可乐。忽觉心中阴霾顿消,也想着和女儿唱起歌来:“夕阳斜,晚风飘,大家齐唱采莲谣……”

原来喜乐悲愁,全在一念之间。一年好景,一岁繁华,本无须远求,只要以不沾不染之心,巨细无遗的眼,真正去领略,就是福气。

6.首段划线的句子“黄昏夕阳中,却也别有风情”的“风情指                              。(可用文中词语稍加组织概括作答)(2分)

7.第二节引姜白石词句,意在表达                              。(2分)

8.作者“预备败兴而返”的原因是什么?(概括作答,不要照抄原文)(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项羽在戏下①,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②项羽,沛公事几殆。

明日,项羽入屠咸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

(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戏下,戏水之下。戏水在陕西临潼东,源出骊山,北流经古戏亭东,又北入渭。②谯(qiào)让:谴责,责备。

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项羽既飨军士。              飨:用酒食款待

B.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暴(pù):指(军队)露宿。

C.沛公如厕,麾樊哙去。          麾:挥手(示意)

D.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  微:暗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B.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C.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D.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

1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樊哙心急如焚闯军门,奋不顾身救主人,充分显示了他与刘邦的君臣之谊。

B.胸无城府的西楚霸王乍见樊哙刚烈威猛之势,心生喜爱,不仅称其为“壮士”,而且赏给他酒和肉。

C.刘邦能够转危为安、化险为夷,樊哙功不可没。

D.在司马迁的笔下,樊哙不仅是一个其忠可嘉、其勇可贾的勇士,而且是一个足智多谋的智者。表达了作者对樊哙的赞美赞叹之情。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4分)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3分)

(3)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4分)

(二)阅读《采薇》(节选),完成13-14题。(共4分)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3.对这首诗中词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点明出征时是春天。“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似乎是为人送行,又似乎表示挽留。

B.“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是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C.“行道迟迟”的意思是慢慢地在路上走。

D.“今我来思”一句中的“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14.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这一章运用了起兴的手法。

B.前四句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以出征时和归途中所见的不同景色对比,写出了内心的伤悲。

C.这首诗写的是戍边战士在归途中的心情,通过诗句,我们可以想象他们戍边时的苦况,对从军生活的厌倦,及对和平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

D.“行道迟迟,载渴载饥”两句是直接描写,最后两句是直接抒情,但感情是克制的、平和的,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特点。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5-16题。(8分)

八声甘州  柳永(宋)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心。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①知我倚阑干处,正恁②凝愁。

注释:①争:怎么。②恁:这样。

15.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A.全词上阕写登临所见之景,下阕抒写怀远思归之情。

B.“一番洗清秋”意思是雨后秋天傍晚清朗得如同洗过。

C.“苒苒物华休”意思是一切欢乐美好的过去都结束了。

D.“何事苦淹留”意思是为什么要长久地在异乡停留呢。

E.“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意思是多次错过辨认远方归舟。

16.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阕“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妙处。

(4分)

(四)古诗文默写(10分)

17.《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用香蕙作佩带而遭到贬黜,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                 ,                   。

19.《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

21. 《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的诗句表达曹操对贤才雄才渴求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8分,每题2分)

22.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qiān)期      一椽(yuán)破屋     涸(hé)辙       暧暧(ài)

B.体无咎(jiù)言        夙(sù)兴夜寐       渐(jiàn)车帷裳     妖童媛(yuàn)女

C.将(qiāng)子无怒     混(hùn)沌         小人所腓(féi)      侘傺(chà chì)

D.蕈(xùn)菌        忧心孔疚(jiù)       自我徂(cú)尔      揽茝(chǎn)

23.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天祥就义虽已7个世纪有余,但他为国家社稷殒身不恤的品德,九死不悔的精神,足以使他名垂千古。

B. 别看他现在信誓旦旦,很快就会露出原形的。

C.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D. 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

2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根据“成都市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目前住房的满意率为38.2%。他们的住房环境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B.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我们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根基,我们要永葆对传统文化的珍惜和崇敬。

C.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国际上产生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相关学者呼吁人们都来关注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问题。

D.奥运会期间,中国队传统强项都遭遇了一定的波折,射击项目的新规则导致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多名中国射手在决赛中错失金牌。

2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今奉上大作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

B.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

C. “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D. 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

四、名著导读(6分)

26.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五、作文(50分)

27.在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一条条道路上行走。这些道路,或许是车水马龙的街道,或许是诗意盎然的小径,或许是成长与追求的道路…… 在这些道路上,你总会遇到一些故事,看到一些风景,听到一些声音……

请选择让你印象深刻或感动的内容,以“        的路上”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选择适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1.C(A弥留:病重快要死了;  B更加  C满    D填满)   2. B(并没有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3.C(颜色深浅不一)  4.A(A项,内心有淡淡的喜悦;B项C项明显不当。D项淡淡的哀愁不当)    5.B

6.荷塘夕照,确也可乐。

7.去荷池路上的喜悦之情(或对荷池的向往之情)。

8.①荷叶太挤,难有“田田”之感;  ②闻不到荷香;  ③因污染而致池中大块空白,大煞风景。

9.D(微:如果没有。)

10.D

11.D(说“足智多谋”过了,文中并没有表现出樊哙的智谋、谋略,可以说“能言善辩”。也没有表明作者的赞叹之情。)

12.(1)(4分)沛公带领一百多骑兵(来到项营),通过项伯面见项羽,向项羽谢罪,说明自己并没有封锁函谷关的事。(“从”“因”“谢”各1分,)

(2)(3分)我对死尚且不避,难道还在乎一杯酒!(“且”1分,“特”1分,句子语气1分,)

(3)(4分)保持清白而献身正道啊,本来是古代圣贤所推崇的。(“伏”1分, “固”1分,“厚”1分)

13.B  14.A  15.CE

16.对写法(虚写,想象,主客移位,悬想)明明是自己登楼,极目天涯,思念佳人,却偏写闺中佳人登楼望远,伫盼游子归来,且多少次错误地把远方驶来的船当作自己的归舟。曲折有致、委婉含蓄的表达了诗人的思归之情。(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7.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18.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1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0、采之欲遗谁 还顾望旧乡;21、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2.C   23.C  24. D  25.C

26.(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⑴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

⑵示例:颜回: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

27.略

1-5  9-11  13-14  22-25:每题2分

15: 双选,4分,对一个2分

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尊敬的读者,您好!今天,我们带来了一份特别的资料——陕西省榆林高新完全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的语文试卷及答案。这份资料不仅包含了考试的内容,还附带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对于正在备考或对语文学习有深入兴趣的朋友们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次考试的基本情况。本次考试是高一上学期的第二次月考,时间安排在120分钟内完成,满分为120分。试卷共分为四页,所有答案必须填写在答题卡上。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份试卷的具体内容。试卷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这些内容都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这份资料还附带了详细的答案解析。通过对答案的详细解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这对于即将到来的高考其他重要考试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

总的来说,这份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和参考平台。它不仅包含了考试的内容,还附带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对于正在备考或对语文学习有深入兴趣的朋友们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资源。希望这份资料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备战考试,取得优异的成绩。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