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四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答案 2018

陕西省四校2019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答案并未公布。

虽然无法直接获取到确切的答案,但通过分析试题内容和相关背景资料,可以对考试内容和形式有一个大致的了解。陕西省四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涵盖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以及作文等部分。这些题目不仅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还考察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36分)

(一)(9分)1.D(“汉字远播并覆盖东亚、东南亚地区”夸大其辞,原文说“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汉字陆续远播于周边日本、韩国、越南、新加坡等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覆盖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的‘汉字文化圈’”。)

2.B(“汉字之所以在不同方言区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是因为书画同源”因果失当。文章第二段通过汉字音节与词汇清晰的对应关系,阐明汉字“可以在不同方言区之间起到统一的交际作用”的原因是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正好弥补了拼音文字的弊端。第三段则通过“书画同源”的事实,阐明汉字与中华文化的通融性。)

3.A(汉字发展到今天,形成非凡的活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汉代把规范书写汉字作为选官取仕的重要标准,只是表明汉代对汉字的重视,但不能证明这一措施对于汉字的发达有决定性作用。)

(二)(15分)4.B(“生性怪僻”分析不当,于文无据。“她无法从当年父母没让自己上学的愤怒中走出来,以至于对母亲的到来也异常冷淡。”分析不当。她的冰冷样只是在开始的时候,通过她后来的行动,我们知道她已经从愤怒中走了出来,对母亲也不冷淡了。)

5.示例:①“灯光”是全文的线索,故事情节在“灯光”的推动下发展;②围绕“灯光”,人物形象的特点得以展现。③“灯光”的关与留,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丰富了小说的情感。(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6.示例:①“妻子”因为当年没有机会上学而迁怒于父母,对母亲的到来态度冷淡。②母亲到来后一向节俭的“妻子”为老人留着一盏灯,表现了对老人的尊重和照顾。③变化原因:“妻子”是个善良的人,内心对老人是关心的,只是表面上表现不出来。(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答案可以多种多样,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12分)7.C(活动目的是“保证试点单位蔬菜质量”。)

8.D(“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我国出口的农产品更具有国际竞争力”无中生有,原文未体现。)

9.当前绿色食品生产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农药残留问题。(2分)解决途径主要有:①加强对农

药残留的控制和监督。②加快建立农产品安全检测防护体系。③鼓励研制和生产安全、高效、经

济的新品种,积极发展生物农药。(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

可酌情给分。)

二、(34分)

(一)(19分)10.D(正确标点为:周帝谓后主日:“朕前三年教习兵马,决意往取河阴,正为傅伏能守,城不可动,是以收军而退。公当时赏授何其薄也。”)

11.B(“九州”中有兖州,没有晋州。)

12.D(“赐给他金马瑙二酒钟”分析不当,“金马瑙二酒钟”是劝他投降时的信物,赐给他的是“金酒卮”。)

13.(1)敌军已经疲惫不堪,希望得到两千精锐骑兵去追击他们,可以大获全胜。(“疲弊”“精骑”“捷”各1分,文意2分)(2)如果马上给你一个高官,恐怕归降的人会动心,努力尽忠,不愁得不到富贵。(“恐”“好行”“虑”各1分,文意2分)

(二)(9分)14.B(“即兴而生的愉快心情”分析不当,此处与使君分手,应为依依惜别之情。)

15.不例:①与曾使君依依惜别之情。在“双鬓已星星”之年,“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再与使君送别,不舍之情油然而生。②对曾使君为国守边、热爱边关生活的赞许。“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就是这一情感的显现。③对曾使君文韬武略的赞美。诗人将曾使君与曹操相比并,赞美之情溢于言表。(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3分,给满6分为止。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6分)16.(1)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2)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  (3)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6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三、(20分)

17.D(第一组:“弹指之间”比喻时间极短暂。“曾几何时”表示没过多久。此处应选“曾几何时”。第二组:“荒山野岭”指荒凉没有人烟的山岭。“不毛之地”形容荒凉、贫瘠。此处指战争给当地人们带来的危害,应选“不毛之地”。第三组:“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一日千里”比喻进展极快。此处表现中欧班列速度快,应选“风驰电掣”。第四组:“密密麻麻”形容又多又密。“星罗棋布”指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此处没有强调“密”,应选“星罗棋布”。)

18.C(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语序不当,应该是“共商、共建、共享”;二是搭配不当,“把……为……”不搭配,应该是“以……为……”或者“把……作为……”。A、B“共享、共建、共商”语序不当。D“把……为……”搭配不当。)

19.C(根据上下文,陈述的主体是“上合组织”;从逻辑上讲,应当先“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再“促进共同发展繁荣”,据此可以得出答案。)

20.示例:①“过目”改为“拜读”。②“些许”改为“莫大”。③“惠存”改为“珍藏”或“收藏”。④“光临”改为“前往”或“躬往”;⑤“承谢”改为“致谢”。(5分,改对一处给1分)

21.示例:学习好固然是美好前途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如果只是拥有好的学习成绩而没有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体魄,他照样是一个废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百害而无一益,有什么前途可言?(6分,观点正确1分,联系实际2分,反驳有力2分,语言表达正确1分。不合字数要求,酌情扣1至2分。本题答案可以丰富多彩,只要合乎要求即可。)

四、(60分)

22.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参考立意:①《国歌》,凝聚人气的魂。②《国歌》,我心中的歌。③踏着《国歌》旋律走向新时代。)

陕西省四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答案

XXXX网 XXXX年XX月XX日

近日,陕西省四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的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公布。此次考试覆盖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以及作文等部分,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本次联考的语文试题内容涵盖了中国古典文学、现代文阅读理解以及写作技巧等多个方面,旨在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试题设计巧妙,不仅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更注重其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

在现代文阅读部分,试题通过分析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文章主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讨。例如,论述类文本阅读题要求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文本,提出自己的见解。

古代诗文阅读则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和文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部分试题不仅涉及诗词鉴赏,还包括对古文的理解和应用,如对《诗经》中诗句的赏析。

文言文阅读部分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古文基础和翻译能力。试题通过设置具体的文言文段落,让学生练习如何将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同时理解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作文题目则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观点,展开论述,展示自己的思考和见解。这一环节不仅考验学生的写作技巧,也考察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此次联考的语文答案由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提供,确保了答案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答案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估,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育专家表示,此类联考不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通过这样的考试模式,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潜力和不足,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着考试的结束,学生们可以开始对照答案进行自我检测,查漏补缺。同时,这也为家长和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反馈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指导学生未来的学习方向和策略。

(XXX报道)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