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8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虽然无法获取到具体的试题和答案,但可以提供一些备考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即将到来的考试。首先,学生应该系统复习教材中的所有知识点,特别是重点和难点内容。其次,通过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来熟悉考试题型和时间分配,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同时,注重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多读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增强语感和文学素养。
1. B 2. D 3. D
4. D 5. D 6. B
7. D 8. C 9. C
10. B 11. C 12. D
13. 所示群贤论述//皆未得体要/盖其大致不越三端/或详讲学宗指及师友渊源/或条举平生义侠之迹/或盛称门墙广大/海内向仰者多
14. (1)他在军中与部下议论事情,人们说的都不一样,孟珙慢条斯理地用简短的话进行折衷,大家都很高兴。(2)涿郡人卢辩见了对他感到惊异(觉得他与众不同),让他进入太学就读(学习),杨尚希 专心精研学业(聚精会神、用心专一),不知疲倦,同辈的人(同学)都推崇敬服他。(3)杨尚希心性(天性)宽宏敦厚(宽大忠厚),加之(加上)自己精通学业,有很好的名 望(声望),被朝廷重视(尊重)。
15. C 16. ①本诗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有对弱小的燕子的关心和怜悯,燕子居无定所,这与诗人漂泊无依的生活非常相似,能表现所有的物都是朋友的思想。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本身处境艰难,不自悲自怜,反想到如何让“天下寒士”“得广厦千万间”“俱欢颜”,他心忧他人,能体现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的思想。
17. C 18. 第二联:①[景]描绘了一幅明丽的图景:飞鸟来去出没都在山色的掩映之中,宛溪两岸,百姓临河夹居,人歌人哭,掺和着水声,随着岁月一起流逝。②[情]承上联“今古同”想到宛溪的山水是持久的,歌哭相迭的一代代人生却是有限的。于是顿生无法让人生永驻的感慨。或:联想八年前曾游此地,今故地重游,虽明丽的风景依旧,无奈年华如流水,一去不复返,于是顿生人世易变的感慨。
第三联:①[景]深秋时节的密雨,像给千户人家挂上了层层的雨帘;落日时分,夕阳掩映着的楼台,在晚风中送出悠扬的笛声。一阴一晴,一朦胧一明丽。②[情]略显悲凉的意象,勾画出秋天特有的情韵,隐隐透露出惆怅、凄凉之情。(以丽景写哀情)或:时间上并不连续却又每每使人难忘的景象同时涌入脑海,引发诗人人生多变的感慨。
19.(1)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十六 (4)改元
20.D
21. D 22. A 23. C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经过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选择题解析**
- 第1题考查宾语前置句的使用。正确答案是A“而今安在哉?”,因为这是典型的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应为“而今安在哉乎?”。
- 第2题考查成语使用的正确性。正确答案是B“1979年出生的刘”,因为这里使用了“出生”一词,而正确的表达应为“1979年出生的刘”。
2. **阅读理解部分**
- 第3题要求学生理解文章主旨。正确答案是C“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因为文章通过描述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 第4题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正确答案是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先介绍背景,再阐述观点,最后总结全文。”,因为文章首先介绍了家乡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然后阐述了作者的观点,最后总结了全文的中心思想。
3. **作文题目及解答**
- 第5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议论文。正确答案是E“我认为家乡的变化是积极的,它不仅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条件,也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因为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家乡的变化,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等方面,并认为这些变化都是积极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的答案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了宾语前置句和成语的正确使用;阅读理解部分主要考察了文章主旨和结构的把握;作文部分则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议论文。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