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醴陵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2018

湖南省醴陵市2019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高考语文试题的解析和答案通常由教育部门或相关教育机构提供,考生可以通过官方渠道获取准确信息。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理解试题结构和答题技巧至关重要。

1.C (原文是“‘ 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

2.B (“揭示该制度的成因”“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错误)

3.D (“有效地实现了对文武百官的驾驭,巩固了专制统治”错,原文说“昏戾之君逞雷霆之威而无节制,专制制度恶性膨胀,小人窃柄,邪佞得进,弄权者得以上下其手,挟私报怨”。)

4.C  (概括不准确,文中的老师20年后获得房东儿子的尊重与爱戴的根源是他是“一个老专家,不是说空话的人”。)

5.①“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见证者。“我”见证了20世纪老知识分子忠实肯干、扎根农村、身体力行为祖国做贡款的精神品质, 第一人称叙事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②“我”是线索人物,推动故事发展,使文章情节连贯,有始有终。(每点3分)

6.①“木雏”本是20年前圆湖村人对文中老师性格的直观认识,“木”就是不活泛,见人不会说话,不知道招呼。“雏”是幼稚。②“本雏”反映出文中老师勤学善问、心无旁鹜致力于学习、扎根农村为民服务的知识分子形象。③“木雏”揭示小说主旨: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都需要潜心研究,不能说空话,时代需要“木雏”精神。(每点2分)

7.C(A 项,第三则材料没有指出“海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B 项,“海归”回国并非只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个人梦想”,而且还怀揣“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D 项,不是体现文化吸引力,而是体现文化归属感。)

8.A(B 项,吸收海外人才过程中的问题也有留学生自己对国内形势不了解等原因;C 项,老科学在科研上还可以起引领和示范的作用;D项,并非所有的海归人才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领域。)

9.①优惠的政府政策、经济的活跃、高新产业和科教事业的发展、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等吸引海外学子回国。②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也比以往任何时期更有条件、更有能力吸引全球人才。③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自我价值与个人梦想的实现的共同作用。④文化的归属感让海外人才对故土恋恋不舍。(每点2分,三点6分)

10.D   11. B    12. C

13. (1)(洪公)考中淳佑七年进士,被任命为建宁县尉,揭露坏人坏事,从不屈服。(关键词:登…进士第、除、发、奸伏、回挠。)

(2)捐钱来充实学校的经费,打开官仓来赈济饥饿的灾民,在河上架设桥梁来解决民众渡江的困难。(关键词:捐金、裕、倾囷、梁川、病涉。)

14.C(“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成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15. ① “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 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

②但悲情是主调,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每点3分)

16.(1)用心躁也   用心一也

(2)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

17.C(“千篇一律”指事物形式陈旧呆板、呆滞。“如法炮制”指按照现成的方法办事。此处突出旅游商品形式陈旧,应选“千篇一律”。“丰富多彩”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不用于形容物品。“琳琅满目”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符合语境。“云泥之别”形容有极大的差别。根据语境,看似“琳琅满目”,其实“差不多一样”,可知并没有突出差别之大。“大同小异”指大体相同,略有差异。符合语境。“追本溯源”比喻追寻根源。不合语境。“归根结底”指归结到根本上。符合语境。)

18.A (“更”递进关系,“同质化现象使旅游商品对游客失去吸引力”恰好引出下文的例子。)

19.D (“为……所……”结构,以及“瑞士旅游商品”与前面内容出现“包含关系不当”的问题。

20.示例

(1)妈妈时常在陪我熬夜的时候坐着睡着了。(细节1分,辛苦1分)

(2)老师,如果我是幼苗,您就是雨水,没有您我怎能茁壮成长?(内容2分,结构1分)

21.(6分)高三语文复习计划共进行三轮(2分):2018年 7月——12月进行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的第一轮,2019年1月——3月进行查漏补缺阶段的第二轮,4月——5月是进行套题训练的第三轮(2分)。作文复习贯穿在每一轮中(2分)。

湖南省醴陵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答案
探索与理解,提升语文素养
1. 选择题解析
- 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正确答案C(原文是“‘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和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正确答案是C,因为“修身、齐家”是个人修养的基础,而“治国、平天下”则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

2. 论述类文本阅读
- 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正确答案B(“揭示该制度的成因”“历史发展的规律”理解错误)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正确答案是B,因为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制度”的成因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而是强调了制度的重要性和实施的必要性。

3. 现代文阅读
- 题目内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正确答案A(原文是“‘修身、齐家’的士人必须借助现实的政治权力才能‘治国、平天下’”)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能力,需要结合上下文和作者的观点进行分析。正确答案是A,因为“修身、齐家”是个人修养的基础,而“治国、平天下”则是通过政治权力实现的。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