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参考答案 2019
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的参考答案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历史背景、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以及现代文阅读理解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1. 古代科举制度的背景
- 科举制度的引入:自宋仁宗执政末开始,科举考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直至清朝取缔科考。这一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深刻地改变了社会结构和文化发展。
- 科举与书院的关系:尽管封建朝廷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未能根绝。这表明书院在中国古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知识的传播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 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
- 题目分析:论述类文本阅读通常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中心论点和论据,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 答题技巧:在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快速浏览文章内容,找到与题目相关的部分。接着,仔细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据。最后,根据文章内容和个人理解,给出合理的答案。
3. 现代文阅读理解
- 题目分析:现代文阅读通常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文本,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 答题技巧: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快速浏览文章内容,找到与题目相关的部分。接着,仔细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据。最后,根据文章内容和个人理解,给出合理的答案。
4. 作文写作技巧
- 题目分析:作文题目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情境,进行思考和表达。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的思维敏捷度和表达能力。
- 答题技巧: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要求表达的主题;其次,构思清晰的思路和结构;再次,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最后,检查并修改文章,确保没有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5. 历史和文化背景
- 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拔机制之一,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文化的发展。
- 书院的作用: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机构,对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为学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培养了一批批有才华的学者和思想家。
6. 现代文阅读理解
- 题目分析:现代文阅读通常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不同类型的文本,要求考生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态度。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 答题技巧:在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目时,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的要求。然后,快速浏览文章内容,找到与题目相关的部分。接着,仔细分析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找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据。最后,根据文章内容和个人理解,给出合理的答案。
7. 作文写作技巧
- 题目分析:作文题目通常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材料或情境,进行思考和表达。这类题目考查的是考生的思维敏捷度和表达能力。
- 答题技巧: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明确题目的要求和要求表达的主题;其次,构思清晰的思路和结构;再次,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最后,检查并修改文章,确保没有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
8. 历史和文化背景
- 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选拔机制之一,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也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文化的发展。
- 书院的作用:书院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机构,对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它们为学者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培养了一批批有才华的学者和思想家。
此外,在了解以上内容后,以下还有一些其他建议:
- 在准备考试时,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于古代文学、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基础知识是理解和分析现代文阅读理解题目的基础。
- 练习阅读理解题目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做阅读理解练习题来提高这方面的能力。
- 在写作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可以通过背诵优秀范文来提高写作水平。
总的来说,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的参考答案涵盖了古代科举制度的背景、论述类文本阅读理解以及现代文阅读理解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这些内容,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和解题技巧,为考试做好准备。
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参考答案
1 2 3 4 5 7 10 11 12 14 17 18 19
A A D C A D C B B D D A C
1.A 【解析】B 项,“私人书院产生于唐末至五代期间”错误,原文“私人书院最早为私人读书的书房……唐末至五代期间……进而打破了集藏书、教学等于一体的官办书院‘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应该是在“唐末至五代期间发展起来”。C 项,“直接原因”分析错误,原文“唐末至五代期间,战乱频繁,官学衰败,许多读书人避居山林,遂模仿佛教禅林讲经制度创立书院”,直接的原因是“战乱频繁,官学衰败”。D 项,“主要为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学习场所”缩小范围,原文“主要是给业余时间愿意学习或是没有考中的学生提供的学习场所”。
2.A 【解析】“书院的产生、发展”扩大范围,从文章看应该是“私人书院的产生、发展”。
3. D
4. C
5. A
6.①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②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把药品隐患扼杀于萌芽阶段;③企业要有社会责任,守住安全底线。(每点 2 分)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如何才能保证疫苗的安全性”这个问题,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从文本中筛选出相关信息,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根据材料一中的“从顶层设计到末端治理一起发力”,材料二中的“监管部门都必须从严从快惩处”“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及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加大处罚力度”“真正让制度发挥强大的震慑作用”,材料三中的“药品监管部门应一查到底,该问责的问责”,从制度和惩戒方面展开论述;根据材料二中的“并做到举一反三,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查找和弥补存在的风险漏洞,进一步加强制度和体系建设,完善监管生产、销售、运输、仓储、注射等每一个环节,尤其要从源头上防止企业违规行为的发生”,从生产流通方面展开论述;根据材料三中的“如是轻描淡写,不以为然,谁又能保证,长此以往不会出现更恶劣的后果?眼里只有营收损失,而没有社会责任,如何守得住安全底线”,从企业的角度展开论述。学&科网
7.D 【解析】D 项,“作者的悲痛心情消解”错,从文章第一段中的“30 年来我从未写过关于颖影的一个字,太过痛惜便不敢轻易触碰”分析可知,“消解”不恰当。
8.①清纯,漂亮,率真:凝结着那个时代的美——外表出众,气质清纯、阳光,性情率真。②单纯善良:为作为反面典型的“我”辩护。③敢想敢做:17 岁时一个人从新疆跑到北京找人去参军。④富有灵性,多才多艺:小小年纪竟写得一笔好字,还写得一手好文章,篮球也打得好。(每点 2 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9.“唐山大地震”“30 年”“颖影”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时间、人物,(1 分)采用倒叙手法,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 分)“从未”“一个字”“太过”“不敢轻易触碰”表达了作者对甄颖影在大地震中去世的痛惜之情,(2 分)并为全文奠定了悲痛的感情基调。(1 分)
【解析】作答时可以从内容、结构、主旨情感等方面考虑。内容上,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和时间,点出了笔下的人物,同时也照应了文章的标题;结构上,从“30 年来”可以看出,事情应该发生在 30 年前,作者采用的是倒叙手法,这样设置悬念,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情感上,“从未”“太过痛惜”“不敢轻易触碰”,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为全文奠定了一种悲痛的感情基调。
10.C 【解析】“率步骑五万”的目的是“赴之”,中间不能断开;“于城下”是“大战”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因此排除 A、D 两项。“而”是连词,表顺承关系,前面不能断开。因此排除 B 项。
11.B 【解析】“这三者都是皇帝专有”有误,“谥号”不是皇帝专有。
12.B 【解析】“虏获五百多人、杂畜千余头”不是击败三戍的战果,是击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人时获得的,事件错位。
13.(1)这块田地是用来种禾草的,可喂数千匹马,以备敌人来犯。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寇难”“无乃”“阙”各 1 分,定语后置句 1 分,句意 1 分)
(2)适逢皇帝之前对斛律光有所怀疑,便对何洪珍说:“我以前怀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样。”(“会”“欲”“反”“果然”各 1 分,句意 1 分)学科#网
【参考译文】
斛律光,字明月,少年时就擅长骑射,凭武艺闻名。东魏末年,跟从他的父亲斛律金西征,周文帝的长史莫者晖当时在行阵中,斛律光骑马疾行射中了他,并在阵前将其生擒,斛律光当时才 17 岁。高祖赏识他,立刻提拔他为都督。他曾经跟从世宗到洹桥打猎,看见一只大鸟,在云端翱翔,斛律光拉弓射鸟,正射中鸟颈。这鸟形如车轮,旋转坠下,落到地上,原来是一只大雕。世宗取来看,很惊异于他的技艺,当时被传称为落雕都督。
晋州东部有北周的天柱、新安、牛头三个戍所,招引逃亡的叛军,常常骚扰寇掠。天保七年,斛律光率五千步骑袭击打败了他们,又大败北周仪同王敬俊等,俘获五百多人、各种牲畜千余头后返归。武平二年,北周派纥干广略围攻宜阳。斛律光率五万步骑赶往援救,在城下大战,于是夺取了北周建安等四个城戍,俘获一千多人而还。军队还没有抵达邺城,皇上便命令解散兵卒。斛律光认为兵士大多立有功勋,没有得到慰劳奖赏,如果一旦遣散,不施恩泽(不利军心),于是秘密上表请求派人宣布恩旨,大军仍按原计划前进。朝廷派出的使者延迟了,军队回京,将到紫陌,斛律光仍然驻在营中等待来使。皇帝听说斛律光率大军已逼近京师下营,心里十分厌恶他,急忙令舍人催促斛律光入朝拜见,然后宣抚犒劳解散了兵士。授予斛律光左丞相官职,又另外封他为清河郡公。
穆提婆求娶斛律光庶女,斛律光不同意。皇帝将晋阳田地赏赐给穆提婆,斛律光在朝堂上进言说:“这块田地是用来种禾草的,可喂数千匹马,以备敌人来犯。如今赏赐给穆提婆,这恐怕会侵损军务吧?”由于这件事斛律光与穆提婆结了怨仇。
北周将军韦孝宽忌恨斛律光的英勇,便制造斛律光造反的谣言。适逢皇帝之前对斛律光有所怀疑,便对何洪珍说:“我以前怀疑他想要造反,果然是这样。”后来,斛律光来了,被引入凉风堂,刘桃枝从后面拉住他并将他杀害,时年五十八岁。于是皇帝下诏说他谋反,将斛律光家族满门抄斩。斛律光少言寡语又刚正急躁,在管理下属时很严格,管理军队只是依靠威严刑罚。他的罪行不明显,突然被屠戮,朝野都痛惜他。周武帝听说斛律光死了,非常高兴,在全境大赦。后来周武帝攻入邺城,追赠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指着诏书说:“这个人如果在,我又怎么能到邺城来呢!”
14.D 【解析】D 项,应为诗歌前两联重在描写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重在表现他的耿耿忠心。
15.尾联的意思是哪里肯学那些书生之辈,终老窗前死啃一经。(2 分)既表达诗人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2 分)也借此表达对赵都督的赞扬之情。(2 分)
【解析】答题时先答出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情感。“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表达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以及对赵都督的赞扬之情。
16.(1)南阳诸葛庐 何陋之有 (2)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3)可怜白发生 尚能饭否(每空 1 分,句中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解析】第(1)题注意“庐”的书写,第(2)题注意“涯”的书写,第(3)题注意语境中的“最后
感叹”“用典故借问廉颇”。
17.D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语句之间陈述对象的一致,“如同……眼珠”这一比喻紧承前面的“FAST 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活动的 4450 个反射面板产生变化”,“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是结果。由此排除 A、B 两项。根据文意,“不存在方向上的死角”的是“FAST”,不是“遥远的太空”,由此排除 C 项。
19.C 【解析】句中共有两处错误:①偷换主语,前面的主语是“FAST”,后面的主语是“全世界的天文学家”;②搭配不当,“找到”和“宇宙起源之谜”搭配不当。只有 C 项修改恰当。
20.①“惊悉”改为“听说”;②“一氧化碳”改为“煤气”;③“府上”改为“家中”;④“惠寄”改为“寄过去”;⑤“鼎力相助”改为“全力相助”。(每处 1 分)
【解析】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隐含信息,如“乡下务农”“一封信”“五处词语使用不当”,据此可知语段应该用的语体。“惊悉”“一氧化碳”“府上”这些词语过于书面化,不适合乡下务农的伯伯阅读,“惠”为敬辞,用于对方对于自己的行动,此处不合语境。“鼎力相助”为敬辞,用于感谢别人帮助自己,此处不合语境。学&科网
21.鞠躬尽瘁、废寝忘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国人有敬业品质。立木为信、一诺千金,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中国人有诚信品质。高山流水、刎颈之交,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中国人有友善品质。(每句 2 分)
22.【立意指津】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引出“感谢贫穷”的话题,从题干的“引发热议,有感动,有鼓励,也有更深层次的讨论”可知,对她的文章有认同的,也有持不同观点和态度的。写作时,首先要理解此同学“感谢贫穷”的含义:她家庭贫穷,但贫穷给予了她另一种财富——坚强的性格、远大的理想、顽强的意志等。由此可以立意为“感谢贫穷,因为贫穷使人领悟了奋斗的意义”;从另一个角度看,“贫穷”虽然是磨炼了她的意志,但也让她承受了身心的痛苦,因此必须要摆脱贫穷,尤其是加在孩子身上的贫穷。由此可以立意为“再穷不能穷孩子”。
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参考答案
自宋仁宗执政末开始到清朝取缔科考止,封建朝廷也多次打压私人开办的书院,但都未能根绝。
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于是,针对这一现象,许多学者和教育家提出了各种改革建议,试图通过改革科举制度来选拔更优秀的人才。这些改革建议包括废除科举考试、实行更为公正的选拔机制、提高考试难度等。
在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中,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提供了详细的解答和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例如,现代文阅读部分要求考生阅读并理解论述类文本,完成相关问题。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文字,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据,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此外,语文试卷还包含了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这些题目主要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生需要认真审题,仔细阅读题目中的选项和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和选择。
总之,2019年第一次全国大联考语文试题新课标II卷参考答案为考生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和参考材料。通过认真阅读和理解这些答案,考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