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附中模拟预测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9
标题:2019年北京市人大附中模拟预测考试三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解析】
一、阅读理解(共45分)
材料一:
A.理解错误,原文第一段为“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材料二:华为在 5G 发展中的基站和手机技术无线电频谱的特点是频率越高,允许分配的带宽范围越大,单位时间内所能传递的数据量也越大。
【答案】
1. A.完全正确。
2. B.完全正确。
3. C.完全正确。
4. D.完全正确。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夜与原甫江家步归
夜深人静,月色如水。我独自漫步在江边,感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清凉。远处的灯火阑珊,映照出一片宁静的夜色。我不禁想起那年春天,我们曾在这里相遇,那时的我们多么年轻,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希望。如今,岁月如梭,我们都已长大成人,但那份纯真的情感却依然留在心底。
夜深了,我决定回家。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了原甫家的灯光亮起,他正在家中等我。我加快脚步,想要尽快见到他。当我走到原甫家门口时,发现他已经在那里等候多时了。我们相视一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
原甫邀请我进屋坐坐,我欣然同意。屋里的摆设简单而温馨,一盏茶香弥漫在空气中。我们聊起了各自的生活和经历,彼此分享着喜悦和悲伤。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感受到了那份纯真的情感。
然而,好景不长,原甫突然病倒了。他躺在床上,脸色苍白,气息微弱。我急忙请来医生,为他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原甫终于康复了。然而,他却变得沉默寡言,不再像以前那样开朗活泼。我看着他日渐消瘦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担忧和不安。
为了帮助原甫走出困境,我四处打听偏方,寻找能够治愈他病痛的方法。经过多方尝试,我终于找到了一种草药,据说能够缓解他的病情。于是,我带着草药来到原甫家,亲手熬制了一剂药汤。
原甫喝下药汤后,脸色逐渐恢复了红润。他看着我,眼中闪过一丝感激之情。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救了他一命,更是因为我陪伴在他身边,给予他温暖和关爱。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无忧无虑的年代,感受到了那份纯真的情感。
2019年北京市人大附中模拟预测考试三语文试题答案
1.A.理解错误,原文第一段为“完全不输给《环太平洋》等海外大片”。
2.D.理解错误,原文材料一最后一段为“用本土文化意义讲述属于我们自己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展现我们对未来和世界的思考,才能突破好莱坞式科幻的既有审美,才能以中国气派打开新的科幻空间”。
3.C.从诗歌的题目《夜与原甫江家步归》可知,这两句是写诗人在友人家喝完酒后回家途中所见,不是表达对故土家园的深厚感情。
4.A(3分) 5.B(3分) 6.C(3分)
7.(6分)首先,5G的大带宽带来速度快;低延时带来信号稳;广联接带来联网密(共3点,答对1点1分)。华为在小基站建设上通过三种新基站技术,(即包括“1+1站点”、“全刀片站点”和“0站址站点”)全面解决了5G基站的推广成本问题(1点1分)。还有华为折叠手机采用独有的巴龙 5000芯片,通过独有的铰链技术实现手机和平板功能合二为一,并且使用新升级的大容量高密度电池完成全球最快充电,最大限度满足续航(共3点3分)。总分5分,答对5点即可,基站项必答。
8、C 审,仔细考虑
9、C 两个“者”都是“……的人”。
10、A 反,通“返”。 “反其道”的正确意思是返回到修养自身的根本原则。
11、(1)因此百仞高的松树,在下面的根受伤了,上面的树枝就会枯槁。
(2)从此,他坐卧时不铺两张席子,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菜肴,不打开琴瑟(演奏)
(评分标准:每译一句给1分,共6分)
12、君主治理国家必先修养自身。
13、参考答案:①自身行得正;②对人民庄重(不随便,不轻浮);③对父母孝顺,对子弟慈祥④做事谨慎专一⑤讲信用,⑥节约费用,⑦爱护人民,⑧以礼待臣子
文言译文:
汤问伊尹:“想要取得天下该怎样做?”伊尹回答说:“想要取得天下,天下不可能取得。可以取得(天下)的话就要先取得自身。”古代的圣明君主,成就自身从而成就天下,整治好自身就可以整治好天下。所以,返回到修养自身的根本原则上自身就完善了;推行仁义就能使众人完善了;乐于准备为君之道,那么百官就已经管理好了,百姓就有利了。所以,如果君王失去了为君之道,边疆就会被外敌侵忧,在国内丧失德行,在国外声名败落。因此百仞高的松树,在下面的根受伤了,上面的树枝就会枯槁。商、周国家(的末代君主),胸中没有(正确的)谋略,政令在外自然难以推行。五帝先施行道法再实行德政,所以德政没有不兴盛的;三王先施行教化后实行刑罚,所以事业没有不成功的。当今世界,智巧与谋略并行,欺诈层出不穷,攻伐战争不停,亡国和辱主越来越多,(是由于)他们致力的(不是治国的根本而是)注重细节。
夏代的君主启与有扈氏在甘泽开战没有胜利,六卿请求再战。夏君启说:“不可以。我的土地不少,我的百姓不少,但是打不赢,这是(因为)我的德行太浅薄,教化不好。”从此,他坐的时候不铺两张席子,吃的时候不上两种以上的菜肴,不打开琴瑟,不整修钟鼓,不打扮子女,亲近亲人,尊敬长者,尊重贤良的人,任用能干的人。满一年后有扈氏就归降了。所以说,想战胜别人的人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评论别人的人先要评论自己,想了解别人的人先要了解自己。
《诗经》说:“拿缰绳赶马就像织丝一样。”孔子说:“审度清楚这句话就可以治理天下。”子贡说:“这么快?”孔子说:“不是说快了,是说做的是这件事,成就的是那个结果。圣人用此道理来修养自身,成就的是天下太平。”所以,子华子说:“形成了丘陵的话,穴居的人就安心。水足够深形成深渊的话,鱼鳖就安心。松柏长成的话,路人(就可以)停下来乘凉。”
孔子拜见鲁哀公,哀公说:“有人对我说:‘治理国家的人,治理好殿堂上的事就行了。’我认为这是迂腐的说法。”孔子说:“这不是迂腐的说法。我听说过:‘能得到自身修养的人就可以得到人心,失去自身修养的就失去人心。’不用出门就可以治理天下的人,只要懂得反省自身就行了!”
14.D 15.D
16.这句话是说陶渊明的诗写饮酒,未必是真的沉醉于酒中,而是借此别有寄托。本诗中“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表面上是说,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对不起用来漉酒的头巾,实则感叹整个社会的人都丧失真淳,忙于追名逐利,无人再读六经,像孔子一样探寻救世之道。结尾说起饮酒,实乃对世道失望的愤懑无奈之语,暗含诗人对现实的关注和忧虑。
17. ①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重点字:啸)
②山映斜阳天接水;秋水共长天一色(重点字:映)
③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重点字:椽)
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重点字:鬓)
译文:
伏羲神农已遥远,世间少有人朴真。
鲁国孔子心急切,补救阙失使其淳。
虽未遇得太平世,恢复礼乐面貌新。
礼乐之乡微言绝,日月迁延至于秦。
诗书典籍有何罪?顿时被焚成灰尘。
汉初几位老儒生,传授经学很殷勤。
汉代灭亡至于今,无人再与六经亲。
世人奔走为名利,治世之道无问津。
如若不将酒痛饮,空负头上漉酒巾。
但恨此言多谬误,望君愿谅醉乡人。
赏析:
读陶渊明诗,想见其为人,其性情之真而且正,比较容易体认,其思想境界之深沉,则须细心了解。《饮酒》第二十首“羲农去我久”,即是了解渊明思想之一重要作品。此诗可以当作渊明的一部中国学术文化史读,但是其终极关怀,则在于现实社会。在这首诗里,陶渊明直接陈述了“羲农时代那淳真的风尚久已遗失难再”的观点,抒发了他对现实社会败坏的悲慨。
有人说,这首诗可以当作一部中国学术文化史来读,的确如此,从上古淳真的羲农时代,到孔子复兴礼乐的春秋战国,到焚书坑儒的狂暴秦朝,到老翁殷勤传授经书的汉代,再到世无孔子之徒的魏晋宋,无不显示了中国儒家文化的江河日下。与其说这是陶渊明对中国儒家文化衰落的回顾,毋宁说这是陶渊明对中国整个社会的世风日下、堕落败坏的悲慨。陶渊明通过这一回顾,证明了自己关于“羲农时代那淳真的风尚久已遗失难再”这一观点的正确。由于所处历史背景的原因,为避免招致杀身之祸,陶渊明只能说自己的观点多是谬误的“酒话”了!羲农时代已经逝去很久了,整个社会很少再有淳真的风尚。鲁国孔子的匆忙营求,是希望修补完整这个破裂的社会使之返回淳真。虽然天下无清明之望,但礼乐得到重新整理而使世人得以遵循。洙泗间礼乐弦歌、微言大义断绝了,江河日下到了狂暴的秦朝。诗书又有什么罪过,为何被瞬间化为灰烬。微不足道的汉代读书老人,却殷勤地传授经书。为什么汉世既绝之后,我们这个时代却无人再读六经?大路上追名逐利的车马整日奔驰,现在再也见不到有孔子那样的人停车问路了。我要是不痛痛快快地喝酒,就对不起我用来漉酒的头巾。只是遗憾说了这么多得罪大家的谬误酒话,你们要原谅我这已经喝醉的人。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羲谓伏羲,农谓神农,皆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古人以上古社会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起笔感叹羲农时代离开自己已经很久远,整个社会很少再有淳真之风尚。起笔从上古一笔写至现在,其重点,是“我”所处之“世”。读者当著眼于此。
“汲汲鲁中叟,弥缝使其淳。”汲汲,勤劬貌。鲁中叟,指孔子。孔子是春秋鲁国人。弥缝,谓补救、挽救。孔子勤劬一生,为的是挽救世道人心,返之淳正。淳字与上文真字同义,皆指道德风尚。或以为渊明诗喜用真字,故渊明为一道家。其实并不那么简单。此诗即用真字,而全幅赞叹儒家。可见儒道二家学说,在渊明心中乃是会归一致的。
“凤鸟虽不至,礼乐暂得新。”凤鸟,语出《论语?子罕》“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乎!”传说以凤鸟到来为“圣人受命”、天下太平之象征。《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孔子知道之不行,遂归鲁,删《诗》《书》,定礼乐,修《春秋》,序《易传》,以教弟子。诗言孔子虽然未能使天下太平,但是整理弘扬《诗》《书》礼乐,却使传统文化焕然一新。以上四句,赞叹孔子平生精神与文化业绩,景仰之情,溢于言表。
“洙泗辍微响,漂流逮狂秦。”洙泗,即洙、泗二水,流经鲁国,洙泗之间:是孔子设教之地。微响犹微言,精微要眇之言,指孔子的学说。《汉书?艺文志》云;“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此二句诗言,孔子师弟子相继去世,世间已不闻微言大义,岁月流逝如水,遂至于暴秦时代。漂流二字下得好,可以玩味。就字面言,是承洙泗二水而来,就意蕴言,则暗寓“滔滔者天下皆是”(《论语?微子》)之意。从孔子所处之春秋至于秦代,中间经历的是战国时代。漂流二字,正指战国。狂之一字,论定秦朝。渊明下笔若不经意,实则极有分寸。“《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此言秦代之文化浩劫。《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实行李斯之建议:“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诗》《书》何罪,文化何罪,竟一旦焚之为灰。此二句诗可谓一针见血,揭穿秦始皇专制主义反文化之本质。在渊明之心目中,以《诗》《书》为代表的学术文化,实与暴政格格不入。
“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此二句,写到秦汉之际的儒家学者。区区犹拳拳,忠诚勤恳貌。《史记?儒林列传》载,秦末,儒家学者曾冒着生命危险保存《诗》《书》典籍,并且参加了推翻暴秦统治的陈涉起义军。汉兴,幸存的儒家学者皆垂垂老矣,又努力传授儒家典籍。譬如济南伏生研治《尚书》,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汉兴,以教于齐鲁间,汉文帝命晁错往受之。时伏生已九十余岁。此二句诗,是对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护惜、传授文化典籍的热情唱叹。“如何绝世下,六籍无一亲。”绝世下,指的是汉世以后的三国、两晋,一笔遂写回东晋现实。六籍即六经,儒家群经。晋人干宝《晋纪总论》云:“学者以老庄为师,而黜六经。”此二句诗慨叹当世学风,无人亲近六经。干宝所记,正可印证。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问津,典出《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桀溺是春秋时代的隐士。津指渡口。此二句诗,勾画出当世士人终日驰车奔走、竞相争逐名利之丑态,悲慨时无如孔子师弟子那种有志于世道人心者。《晋书?王雅传》载:“以雅为太子太傅,时王恂儿婚,宾客车骑甚众,会闻雅拜少傅,回诣雅者过半。时风俗颓弊,无复廉耻。”渊明所指斥的,正是当时这种无耻之世风。以上四句,感愤当世之学风、世风,遂回应起笔“举世少复真”。世风浇漓如此,“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宋书?陶潜传》载,渊明曾“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诗盖自用其事。如果再不痛饮,真是白白辜负了头上这葛巾。此是故作醉语。
结笔顺此云:“但恨多谬误,君当恕醉人。”意谓:我亦自恨谬误甚多,不过,世人亦当恕我醉人。上文感愤现实,皆庄语,结笔醉语自解,出之以谐语。这里透露出当时政治社会之黑暗。清李光地《榕村诗选》说得不错:“曲蘖之托,而昏冥之逃,非得已也。谢灵运、鲍明远之徒,稍见才华,无一免者,可以观矣。”渊明此诗对历史文化心诵默念,作全幅体认,其终极关怀则是现实社会。如诗所示,渊明观察历史、现实,乃将学术文化与世道人心密切连系。“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的晋代世风,与“六籍无一亲”的学风相连系。“区区诸老翁,为事诚殷勤”,此言汉代学风。而汉代之盛,则不言而喻。秦代呢,“《诗》《书》复何罪?一朝成灰尘。”而秦之短命,亦不言而喻。渊明深于传统思想文化,故其观察历史现实,作如是观。对于渊明此诗,可以见仁见智。但是,了解渊明思想情感,此诗为一重要作品,则无庸置疑。渊明关心社会现实之情怀,亦应当肯定。此诗可以说是以议论为诗。唯诗人渊明情感深挚,感愤深沉,故虽议论,而不失诗之体性。诗中赞仰唱叹,低徊流连之致,发抒悲慨,而又亦庄亦谐,亦足可回翔玩味。中国诗歌重比兴,但亦兼重赋笔,甚至议论。此中国诗歌之所以成就其大,读渊明诗,以至杜甫诗、宋人诗,当知乎此。
18.(3分)【答案】C 19.(3分)【答案】C 20.(3分)【答案】A
21.(4分)【答案示例】
①捍卫和复兴儒学;培养优秀人才。②传承理学;尊师重道。
【评分标准】每点2分,合计4分。
22.(6分)【答案要点】
寓意:文章营造了书院的一种钟灵毓秀的优美的环境氛围并具有丰富的寓意,与“千年书香落闲花”意境相吻合;文章绝大部分笔墨都扣住了嵩阳书院的“千年书香”,写出了嵩阳书院千年的文化积淀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落闲花”既写出了书院在当下仍有很好的文化传承作用,又可以看出作者看到了书院的落寞的一种伤感。也正如文中所讲书院虽然现在“沉默”“寂然”,但仍时时“穿过千年积淀”给人以灵魂深处的震撼。
效果:既形象又别致,极富诗情画意,凸显书院的文化底蕴和其依然具有的传承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贯穿全文始终,虚实结合,凸显文本主题。【评分标准】寓意4分,每点1分;效果2分,每点1分。
23.(5分)【答案示例】圆明园,本为清代皇家园林,是供皇家休闲度假的地方,偶也供皇帝理政之用。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艺术馆,收藏奇珍异宝无数,集中外建筑精粹于一身,也是一座奇花异木之园,可以说是古代中外文化的精华,在当时,被誉为“万园之王”,圆明园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在英法联军的劫掠之后,被一把大火毁于一旦,现在的圆明园废墟,无时无刻不在告诫国人,国家羸弱就会被欺凌,时刻警醒国人勿忘国耻。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③答案:
这是孔子称赞颜回的大智若愚!孔子是个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发现学生优点的老师:颜回是个聪明而勤奋的学生。但颜回并不骄傲。他尊敬老师,恪守学问之道。在尊敬老师方面,颜回的做法连孔子都感到惊异。孔子曾经说,我整天给颜回讲学,他从来没提出过什么不同的意见,像个愚笨的人。但观察他私下和别人谈论,才发现他对我的见解发挥得很好。这种尊重老师,不轻易从知识上当面辩驳老师的做法,在颜回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颜回的聪明往往表现为对孔子思想的理解上一点就透,甚至是做到活学活用。颜回能践行学来的知识,又说明他善于学习。这样一位德行高尚、勤学不倦的学生,自然最得孔子的喜爱。孔子是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衷心称赞学生的特长和学习特点,有助于师生关系的和谐。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