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2018

无法提供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的答案。

由于该考试的具体内容和答案通常由学校或相关教育机构保密,并且可能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因此,获取准确的答案需要通过官方渠道或与学校联系。对于考生而言,理解试题内容和答题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在准备考试时,应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以及答题技巧的运用。

1.B 解析:A项,原文是“想象大概是审美中的关键”,另外“所以”也不对,前后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C项,因果倒置,想象丰满而自由导致理解多义而宽泛;D项,原文最后一句“这正是艺术想象不同于科学想象的地方”说明科学也需要想象,文中只说了艺术想象和科学想象的不同,没有提到艺术和科学的不同。

2.B 文章第三段介绍了想象的分类。

3.A 想象受情感和欲望的支配。

4. D 解析:D项,“用反问、拟人手法表达出作者对无人捡拾柴禾的遗憾和痛心”错误,不是反问而是疑问;“遗憾和痛心”错误,情感分析有误,用词过重,应是“失落感”。

5. ①有秋天的落叶想起柴禾,起笔自然,引出下文。②点出写作对象,“映现在脑子里”凸显出柴禾在作者心目中的分量之重。③运用倒叙手法,吸引读者兴趣,同时也可避免平铺直叙。

6. ①标题“无人捡拾的柴禾” 点明了现状,而作者用大量的篇幅写过去捡柴禾的事情,就是要与现在无人捡拾的柴禾的现象形成对比。②强调了柴禾在过去生活中的重要性,它让人感到温暖,体现了枯枝存在的意义。③表达出作者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对现在空巢村庄的无限感喟。

7. C 解析:C项,“最重要的”表述不当,材料三第三段举的三个例子之间是并列关系。

8. BD 解析:A项,应该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C项,“解决了就业难的问题”表述不当;E项,“深度融入全球服务业分工体系”也是加快中国服务业发展的一条措施。(答对一项得2分,两项得5分)

9. ①明确政府在服务业发展中的定位,解决好“越位”“缺位”问题。②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推动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良性互动。③深化分工与合作,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④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

10.A后绍治兵黎阳,次于延津,琰复谏曰:“天子在许,民望助顺,不如守境述职,以宁区宇。”绍不听,遂败于官渡。

11.C “干”是类似盾牌的武器。

12.D 曹操内心 并未认定曹植为太子,而是迟疑不决。

13.(1)崔琰已被遣放回去,可是贼盗强寇到处都是,西去的道路不通,自离开家乡四年后才回到家,在家中用弹琴读书的方式来自我消遣。(被动句、充斥、去、乃各一分,句意1分,共5分。)

(2)太祖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下辅佐文帝。世子依旧外出打猎,改换服装车辆,兴趣全放在追逐猎物上。(征、傅、服乘、驱逐各一分,句意1分,共5分。)

14.A

15.A

16.(白诗和辛词作比较说明,各2分)

答案示例一:

白诗直接抒情,一二两句说虽然自己刚到四十,身体还没有完全衰老,但因为愁多苦闷,已然满头白发了,感叹年华易老;辛词间接抒情,上片用青山作类比,含蓄地表达了词人想得到赏识而不得、想报效国家而不得的愁苦。

答案示例二:

两诗虽然都借动物来写愁,白诗相对直白,辛词更加隐晦。白诗三四两句无疑而问,说你白鹭没有愁苦为什么满头垂丝,借此说明自己是因为愁苦而满头白发,这就比较直接;辛词借调侃沙鸥浑身都是愁,用轻松诙谐的方式,含蓄地写出了词人的愁苦,愁苦更加隐晦。

17.

①出师未捷身先死

②长使英雄泪满襟

③廉颇老矣

④尚能饭否

⑤塞上长城空自许

⑥镜中衰鬓已先斑

18. B 根据文意,“使其更接近电子的动量”其应该指代“单个光子的动量”,排除A;“大幅缩短光的波长”目的是“增加单个光子的动量,使其更接近电子的动量”,排除D项;C项表述不通顺。

19. A 难以置信: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不可思议: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想入非非:形容完全脱离现实地胡思乱想。不可言喻:不能用言语来说明。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根据语境“硅的重要性”只能用“不言而喻”;排除B,C两项。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不尽人意:指某件事物的结果不完全符合人的意愿,甚至有悖于初意。根据文意,“在涉及光的应用——比如LED和太阳能电池等方面,其表现” 怎么样,用“不尽人意”显然不合适,应选“差强人意”,排除D项。

20. C 原句属于成分赘余,去掉“的产生”为最佳修改方案。A项,“促进”用词不当;B项,“推动……的产生”搭配不当;D项,“催产……的产生”成分赘余。

21.“堵住”改为“堵塞”;“管子”改为“管道”;“换掉”改为“更换”;“打算”改为“计划”;“正遇上”改为“正值”。

解析:“堵住”含有口语色彩,可改为“堵塞”;“发现管子陈旧”中“管子”是口语,可改为“管道”;“需要换掉”中“换掉”是口语,可改为“更换”;“学校打算”中“打算”是口语,可改为“计划”;“正遇上暑假”中“正遇上”可改为“正值”。

22.示例:唯在端午,大江南北,同观千帆竞发;或在春节,将一只只饺子,包成绵亘千古的和和美美与快快乐乐。

唯在重阳,长城内外,共插一枝茱萸;或在除夕,将一串串鞭炮,爆出千年不变的美美满满与平平安安。

唯在除夕,天南地北,共鸣一串爆竹;或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

唯在重阳,塞北江南,同寄一片秋思;或在清明,将一缕缕情思,洒作千里一地的缕缕幽幽与心心念念。

23.作文: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立意角度:1. 事物互为基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 2.由浅入深,循序渐进;3. 人生三个阶段,三重不同的境界;4.看事物、看表面,进而思考表面背后的内在含义。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审美活动中,感知是出发点,理解是认识性因素,感知在生理上,理解在逻辑程序中都是常数,正是想象才使它们成了变数。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尤其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本文主要讲述了在审美活动中,感知和理解是基础,而想象则是关键。

二、作文(50分)

请以“青春”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流畅。

【答案】
参考范文

青春,是一首激昂的歌,唱出了我们的梦想与追求;青春,是一幅绚丽的画,描绘了我们的奋斗与拼搏;青春,是一场精彩的戏,演绎着我们的欢笑与泪水。

青春,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它让我们拥有了无限的可能,让我们能够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它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让我们能够更加珍惜每一天的生活。

青春,是一种责任。它让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付出,什么是奉献。青春,是一种勇气。它让我们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挑战自我。青春,是一种智慧。它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解决问题。

青春,是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拥有了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青春,是一种信念。它让我们坚信自己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坚信自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青春,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青春,是一种精神。它让我们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始终保持对生活的激情和对梦想的追求。

声明:内容由网友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